2024-04-22 10:13:14 文章编号:94 最新资讯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于2023年4月10日至1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此次博览会汇聚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消费精品品牌,展示了数千件新品。

参展品牌

  • 老熟人:老牌消费巨头,如 LVMH、开云集团、欧莱雅、宝洁等。
  • 点金之道丨40版消博会外资看中的三个新机遇
  • 新朋友:新兴消费品牌,如元气森林、完美日记、小红书等。

新品亮点

此次消博会展出了众多新品,涵盖美妆护肤、食品饮料、家居家纺、电子科技等多个品类。

  • 美妆护肤:雅诗兰黛推出全新小棕瓶精华,兰蔻带来升级版大眼精华,贝玲妃展示首款素颜霜。
  • 食品饮料:星巴克推出全新氮气冷萃咖啡,可口可乐带来无糖版可乐,蒙牛展示植物蛋白酸奶。
  • 家居家纺:宜家发布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海尔推出无氟变频冰箱,网易严选展出智能窗帘。
  • 电子科技:苹果带来最新款 iPhone,三星展示折叠屏手机,华为发布智慧屏新品。

行业盛会

消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新品的平台,更是一个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行业盛会。通过举办论坛、洽谈会等活动,消博会为消费品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行业发展。

国际影响

消博会的举办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促进了全球消费品行业的交流合作。通过消博会,中国消费者可以体验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而外国品牌也能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圆满落幕,为消费品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来年的消博会,带来更多精彩和创新。


多家私募公司基金经理:四季度A股投资机会研究探讨

国庆长假期间,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私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或投资总监,对前三季度股市进行分析总结,展望四季度A股投资机会,仅供投资者参考。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方磊:

股市悲观预期释放,A股进入价值区间

今年以来国内股市整体可以分为“下跌-修复-再次回落”三个阶段,市场情绪也随之出现了较大波动。进入2022年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加息、缩表的急迫性,市场加息预期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市场风险偏好受到压制,今年1月-2月国内股市估值快速收缩。3月国内局部疫情反复开始影响市场经济预期,叠加紧缩预期继续加速、俄乌冲突压制市场风险偏好,3月-4月国内股市出现盈利和估值双杀。4月底中央高层会议释放积极信号,国内局部疫情平息,叠加海外地缘风险和加息预期得到阶段性充分定价,5月-6月期间国内股市积极修复。经过疫情缓解后的快速复苏,7月国内经济恢复动能出现环比放缓,7月末部分地区出现楼盘断贷现象,8月南方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市场关于下半年国内经济的预期逐步转向悲观,A股表现整体震荡。9月美联储延续8月中下旬以来的鹰派言论,市场关于加息终点和高利率持续时间的乐观预期得到修正,股市表现偏弱。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对股市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分别是国内经济的恢复情况和美联储紧缩的节奏,后续的风险因素可能主要在海外。

国内方面,经济持续复苏应该要好于近期市场的悲观预期。虽然7月以来经济恢复力度不够强劲,地产风波加剧了经济预期的恶化,但目前的情况是明显好于今年4月的,同时政策中短期偏向稳增长的基调不变,即使经济复苏略有波澜,国内经济复苏的大方向也是确定的。至于目前市场担忧的地产风波,最近数据显示房地产销售端开始回暖,虽然回暖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但我们认为在政策托底风险的情况下地产对经济的拖累仍在可控范围内。9月份多项数据显示,受高温天气消退、传统旺季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落实到位的影响,国内基建投资正在加快,也对地产投资下行形成了一定的对冲。

海外方面,货币政策紧缩、衰退风险加大以及能源不足都可能会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的风险点。首先,美联储维持鹰派,美债利率上行,美元指数保持强势,海外股市波动,都将对国内风险偏好形成压制。第二,维持高利率的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市场预期,高利率带来的衰退压力正在增加。如果美国经济快速进入实质性衰退,有可能对我国出口形成较大影响,国内经济预期的修复可能较慢。第三,虽然9月以来欧洲能源短缺的情况出现一定缓解,但俄乌冲突长期化、欧洲对俄能源制裁力度较大且短期能源替代难度不小,冬季到来后欧洲能源大概率依旧持续紧张,全球经济预期可能会因此出现再次下调。

短期来看,目前国内经济继续下探的空间有限,估值压缩的空间也不大,我们认为国内股市还将保持整体震荡、存量博弈的特征。截至9月26日,国证A指市盈率为15.1倍,为2007年以来27%分位数的较低水平;国证A指ERP为3.92%,正在快速接近今年4月的水平,也显示出A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正在增加。

在目前这个位置上股市中已经包含了较为悲观的预期,A股整体已经进入价值区间,市场中也蕴含了不少中长期投资机会,尤其是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的板块。从稍长期的角度来看,虽然这几年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数据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中国经济在世界上依旧具有相对优势。2010年-2021年间国内名义GDP年均增长9.7%,万得全A年均增长7.3%,股市增长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也将是股市的长期走势。第二,权益类资产的收益本质上来源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超额收益来源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衡量标准看,中长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并未出现明显下行,优质公司依旧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第三,站在偏长期的角度来看板块间并无好坏之分。成长板块中不乏成长空间巨大且兑现度较高的优质公司,虽然短期估值端的波动会带来股价回调,但这些公司的成长性依旧可以带来长期收益;价值板块的弹性可能弱于成长板块,但盈利的相对稳定性和确定性也是长期收益的来源,在特定的宏观环境下也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无论是哪种投资风格,只要坚持筛选优质公司,保持风格不漂移,那么大概率都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长期投资收益。

方磊星石投资副总经理

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12年投资研究经验,2010年加入星石投资,历任星石投资研究员、基金经理、消费投资部联席总监、助理总经理。目前担任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基金经理、首席策略投资官。

清和泉合伙人、首席策略师赵宇亮:

政策逐渐明朗,业绩逐步确认

三角度看市场位置,支撑较为明确

从估值分位数角度看,目前全市场估值分位不足40%,沪深300、创业板指均在30%附近。从股债收益差角度看,当前全市场静态PE为16.7x,无风险收益率为2.68%,ERP为3.3%,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极端情况下,距离历史几次大底空间只有约10%。从市场情绪指数来看,当前市场情绪非常低迷,最新为38%接近历史过冷区间,这意味着市场下跌动能非常有限。综合来看,当前市场的位置较低是具有共识的乐观因素。

三因素看市场驱动力

方向明确但节奏尚待观测

政策重心,有望重回稳增长。当前的宏观环境与2012Q4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效率也会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我们已经观察到企业的中长期贷款触底回升,后续居民也有望展开修复。

随着疫情消退,经济自身存在修复空间。今年疫情对经济整体和重点行业影响非常大。从经济总量看,消费的复苏一直较为乏力,3年复合增速仅不足3%。距离疫情前的中枢8%存在较大的空间。从上市行业看,消费服务、出行相关的行业收入普遍仍没有回归至疫情前的水平。随着疫情的消退,防疫政策的优化,经济本身需要一定的修复空间。行业结构上,很多行业盈利也具有改善动能。

海外紧缩预期的放缓。近期海外紧缩预期再次升温,一方面,联储官员释放偏鹰的信号,全力压制通胀;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当前经济仍未衰退,就业非常强劲,银行信贷增长非常强劲,消费和服务也较好。虽然未来海外的宏观节奏仍具有不确定性,但两点是可以确定性:第一,随着利率的高企,货币累计紧缩,美国的经济后续会逐步放缓,甚至进入衰退,通胀也趋于回落。第二,美国经济开始衰退+通胀持续回落,美联储就会开始权衡政策目标和经济增长,对应着美联储加息路径会放缓。

市场风格交替

盈利趋势和性价比兼顾

2021年以来,价值和成长风格频繁轮动。背后的原因:一是全球通胀和利率中枢抬升,宏观环境波动加剧。成长股难以一枝独秀。二是全球绿色转型、供应链重构之下,价值和周期相比过去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三是国内外经济和货币政策错位,对风格的来回拉扯影响很大。所以,中期市场风格区域均衡,分化太大就会存在动态平衡。落脚到投资上,我们不应该对风格轮动上下很大的注。

近期价值再次跑赢成长,主要体现在防御特征上。复盘2021年以来,价值曾三轮跑赢成长,2021年2-3月、2021年8-9月、2021年12-4月。共同特点是:一是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市场寻求避险;二是资金交易特征为主,单纯的在做高切低,在做热门行业切冷门行业;三是持续周期平均偏短。所以,这种轮动的背后,更多的体现出市场防御的行为,而非市场中期主线的更迭。

中期成长和价值仍将呈现整体均衡+频繁轮动的特征。造成中期均衡的格局原因在第一部分有阐述,目前看这些宏观条件难以扭转。短期轮动的条件,市场关注三个相对变化:新兴产业趋势vs传统经济预期,阶段宽松交易vs阶段紧缩交易,交易过热vs交易过冷。

总结而言,从政策逐渐明朗、疫情消退经济修复的方向到海外紧缩预期将会有所放缓,虽说这三个焦点均还存在扰动并未形成节奏上的共识,但方向是比较清晰的。所以我们认为,四季度这三个焦点的确认和演绎,对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关键的,需要重点去关注和跟踪。而市场风格方面,近期价值再次跑赢成长,这种轮动的背后,更多的体现出市场防御的行为,而非市场中期主线的更迭,我们仍将重点围绕产业趋势、盈利情况和个股性价比(PEG)进行中期布局;组合配置方向来说,我们也会阶段性均衡布局,而非在短期风格轮动上下很大的注。

赵宇亮清和泉合伙人/首席策略师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金融学硕士,11年从业经验。

清和泉资本创始成员,深度参与了投研体系搭建,现任首席策略师、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负责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研究、对市场方向、风格及行业配置、金融等行业有深入的研究。

煜德投资总量及量化研究负责人赵宏旭:

直面变化把握新机

2022年至今为止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多重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表现较为惨淡。A股几个主要宽基指数均出现了20%左右甚至更大幅度的下跌。同时全市场交易量也从7月初开始持续萎缩,显示投资者情绪低迷。而香港市场不论在下跌幅度还是成交量萎缩方面较A股更甚。这主要是下面几个因素叠加的原因:

第一,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且不断低于预期。在年初两会设定了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时,市场对在政策支撑意愿明显背景下的全年经济表现具有一定期待。但疫情大面积爆发且频发及封控措施对经济活动的抑制、房地产市场愈演愈烈的风险都使得经济不断低于预期,从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也随之不断下调。

第二,国际上,全球通胀高企,刺激政策退出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推出。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以试图通过抑制需求的方法压低通胀,欧、美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复杂化。

第三,在经历2020年的疫后全面牛市和2021年结构性牛市之后,在今年初市场整体估值不算低,甚至有部分板块偏高,这使得基本面预期下修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估值同步下修。

在投资上,前三季度我们主要以捕捉结构性机会为主,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和企业研究来获取Alpha机会,以此抵御市场整体波动。在行业配置上,在整体经济承压之时的高成长性是稀缺的,我们积极挖掘新能源等高景气行业的细分赛道机会。同时在动荡的全球大环境之下,实物资产价值突显,我们增加了上游能源、资源的配置。

在产品类别上,煜德同时具有主动权益多头产品、对冲产品和海外基金三条产品线,也为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资产配置目标的产品而提供丰富选择。

经过长时间、大幅度的市场调整,众多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后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三个方面的变化:

在政策层面,10月份的大会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持续影响未来很多年。这段时间多看多分析,不冒进。另外,目前市场的一致预期是防疫政策要到23年才会放开,但毕竟经济压力很大,也不排除会有超预期的政策推出,市场会持续交易此变化。新的经济政策可能要到12月初的经济工作会议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在业绩层面,很快就要进入三季报时间,根据调研情况,一些上市公司会给出良好的业绩。当然也会有一些公司受到出口、消费的影响而下降,大概率会是结构性分化的行情。

在交易层面,市场经历了全面恐慌的时期,基本到了底部位置。成交量已经萎缩到4月底部的水平,我们跟踪的数据也显示私募基金持仓比例到了低点,说明基本上要卖的资金都已经出清了。对于白马股,“杀白马”现象是市场严重缺乏流动性的时候出现的交易和公司基本面脱节的现象,而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前期被杀的白马股,目前也明显已经企稳向上,这从交易的角度说明市场的恐慌情绪基本出清。

总体看,上证50和沪深300的下行空间已经很有限,如果三季度业绩比预期的好(预期很差,超预期并不难),将带动大盘价值逐步修复估值。

赵宏旭:煜德投资总量及量化研究负责人、闻道系列基金经理

北京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美国佐治亚理工(GeorgiaTech)访问学者

曾任博时基金金融工程研究员,负责基金专户的绝对收益策略;曾任中信证券股权衍生品部投资经理,负责基本面对冲组合、衍生品投资、定向增发投资等买方业务,最大管理组合规模60多亿。

相聚资本投资总监王建东:

绝对收益投资要尽可能少犯错误,不走极端

2022年前三季度的A股走势可谓是一波三折。首先是“黑天鹅”不断,美联储“暴力”加息、俄乌冲突以及疫情的多点爆发??A股市场也因此出现一定回撤,并且在8月中下旬以来再次进入到调整模式;不过期间也出现了一波快速的拉升反弹行情,结构性和阶段性行情对投资者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在我们看来,对于风险采用“适度回避”的态度,甚至可以忍受阶段性的平庸。绝对收益投资要尽可能少犯错误,不走极端。

今年来,相聚资本通过均衡配置与灵活应对,并在5月初果断加仓,在整体回撤相对可控的同时也抓住了上涨机遇。8月中下旬以来市场出现回调,我们随之进行了一定的调仓换股,并适度降低了仓位。

等待“抄底”很煎熬,却很值得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时,市场大部分观点认为2022年的投资难度要好于2021年,或者说市场是“易涨难跌”的。不过很快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俄乌冲突等超预期事件爆发,尤其是俄乌冲突超出了所能判断的范围。不论是冲突的走向还是时间,都远远超过预期,不确定性大增,市场避险气氛浓厚,市场出现了一波调整。之后便是疫情的冲击,包括深圳、上海、北京都陆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和供应链中心,按下“暂停键”,对制造业供应链影响很大,反映到二级市场上,就是以制造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A股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很短时间内股价出现一波杀跌。下跌中中创业板跌幅也要更大,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过去两年来新兴赛道的成长股估值相对偏贵,在这样的压力下跌幅自然更大。

在市场开始下跌后,我们便减了一部分仓位,随着市场情绪跌至谷底我们也不断降低产品的仓位。随后到5月初的时候,我们迅速把仓位开始提上来,老产品的仓位又提到正常八成附近,随着净值的反弹和回暖,仓位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8月下旬以来,A股又出现了一波回调、尤其是成长板块下跌明显。一方面,国内经济受到疫情、高温等事件的影响,目前仍处于底部区域,居民消费需求也有待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高景气的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赛道股板块,大量筹码拥挤,成长风格高度集中并形成挤压触发成长板块的调整。这个阶段我们进行了一定的调仓换股,并适度降低了仓位,因此虽然也受到市场集体下跌的影响,但幅度有限。

我们敢于在4月底5月初的时候“抄底”加仓,是当时觉得市场反应过度悲观,且已经有向好迹象,从技术面来看,进入到一个底部可布局的区间。

同时,这次敢于抄底,其实是对2018年-2019年没有抄底的一次修正。在18年年底、19年初抱着谨慎的态度,没有敢抄底,错过了后来的反弹。所以这次抄底其实是吸取了18年没有抄底的教训。如果抄底,只需要忍受短期的亏损,但拉长来看也是赚大钱的机会。

因为底部的反弹往往是很剧烈,一旦抄底成功便是20-30%的涨幅。如果错失之后,可能5%的潜在损失,换来一个20-30%反弹回报,是很划算的。而且很多时候意识到该抄底的时候,大概率已经不是底部了。底部只能等来,等待的过程虽然很煎熬,但却很值得。

成长股投资之道:综合胜率与赔率

相聚的特色是成长股风格,在我们内部叫做“GARP”。所谓GARP策略,即以合理的估值买入高成长的公司。首先相信投资成长股能带来不错的收益,同时又认为不能为当期的成长或者未来可预期的成长支付过高的溢价,不能在很贵的价格买入。这需要对公司的价值有一个合理偏精准的定价,怎么看公司的合理价值。

我们在投资中,希望通过对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的研究,对公司的可预期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在这个基础上比较当下价格与它的价值。如果价格很便宜,未来的价值扩张的空间很大,即是以合理甚至偏低的价格买入成长股,我们愿意去支付这个溢价。如果买的时候已经不便宜,甚至现在的估值已经透支到五六年之后的估值水平,这种情况我就不会买。本质上来讲,GARP策略一种是高性价比的投资方法。

我们认为,投资首先要优选胜率和赔率皆高的公司,其次选其中某一项非常突出的公司。高胜率的公司表现为行业格局稳定、壁垒深厚、盈利质量较高,长期经营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较强;高赔率的公司,则更看重空间和弹性,典型的案例是处于快速提升阶段、行业格局不清晰、当期市值较小但未来爆发力可观的成长股。不过,由于大部分公司无法兼具这两大特征,因此我们也会买入其中一项特别突出的龙头公司。

比如看好某一个细分行业,即使这个公司我们觉得市场已经发掘出来了,但是特别看好行业的长期增长前景,我们也会买。还有一类有可能赔率很高,但是确定性不高。这种公司我也愿意在一个市值很低的情况下,会买一些仓位去搏弹性。因为仓位不高,及时止损的话即便亏损也不会损失太多。但一旦成为“黑马”,收益就很高。

高赔率的板块或公司往往属于“风口上的行业”,参与者众多。同时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形态迭代很快,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新的业态和技术出来。这就需要投资人有非常高的技术敏感度和行业跟踪强度。需要投资经理做到对变化的快速响应,在不断进化和迭代中,寻找“阶段性的正确”,股价会反映这种正确,可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另外,我们属于比较均衡的配置,赛道股的持仓占比并不高。总体来看,新能源相关的仓位大约在三成左右。大部分是冷门赛道,主要靠选股。

冷门行业的选股有五花八门的投资逻辑,行业也是特别分散。其实我特别愿意买冷门赛道的公司,主要的原因是亏钱的概率不高。所谓冷门赛道是市场关注度不高,市场不关注意味着对投资人是一种保护,因为市场关注度不高,股价泡沫也就少。买这种低关注度的公司,对管理一定规模的基金经理来说是一种保护。

四季度投资:赛道股与冷门行业兼顾

日前,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我们首先关注到的是一些业绩超预期的情形。超预期的话说明公司韧性很强,我们基本会持有。在不及预期的公司要分情况,如果可以解释低于预期的原因(比如疫情),还是愿意继续持有再观察一段时间。也有一些公司其实受疫情影响不大,但是表现比较弱,说明在应对逆境的时候抗压力不够。如果说未来看半年没有明显向上的反转动能,可能会做一些减持。

比如说军工、新能源、医疗器械等行业中一些公司表现非常好,特别像医疗器械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表现不俗。意味着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业绩的增长会更快,这样的公司是我们比较喜欢的。

又比如在医药行业可关注业绩加速增长,或业绩出现拐点的个股,尤其是创新器械类公司,部分公司目前已从困境中反转,或者出现了业绩加速增长趋势。

另外我也看好中短期与长期投资逻辑兼具的啤酒行业。啤酒行业格局稳定,各品牌之间已经根据运输半径划分了影响力范围,在一个区域内往往只有一家啤酒品牌可以占据主导。从十年的时间维度来看,在格局稳定的情况下,啤酒产品结构能够不断升级,价格随之提升,从而带来利润率的提升。对部分消费者而言,啤酒属于高频、刚性需求,短期来看单价不高,消费人群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因此啤酒消费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短期销售数据亮眼。

汽车的智能化升级,包括车机、内饰、外饰、电动化带来汽车零部件等方方面面,一直到无人驾驶,不是一年两年或三年五年能完成的,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积累,产业趋势的时间周期很长,对应着赛道的周期长度足够长。同时市场又很大,按照一年是全球近亿的汽车销售量,对应着几十亿规模的市场,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壁垒很高,其中一个体现是在汽车供应链的严格准入门槛,对于新入行者,定点进入供应链甚至变成车厂主流供应商,大概需要五到七年时间。总体来看,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

最后,综合对全球宏观环境的预期、国内宽松货币政策、疫情形势、地产销售数据,以及机构在高景气赛道的持仓拥挤度等因素的考虑,我们判断,四季度大概率呈现宽幅震荡行情。对于四季度的配置,我们会将行业景气度判断与自下而上选股相结合,在自上而下甄选高景气度赛道的同时,也要通过自下而上选股,筛选出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竞争壁垒较高、增长脉络清晰的公司。

王建东,相聚资本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2003-200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分别获得电机系本科、硕士学位。2009年就职于国家电网,2011年进入基金行业,曾先后任职泰达宏利基金和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2015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加入相聚资本,历任基金经理、投资总监。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为美国是世界经济的核心,所以美国衰了,也影响中国的经济。 中国的工业不太发达,影响比较小,所以说是挑战。 因为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种种机遇,所以说是机遇。 金融危机下,美元正在贬值,我们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成本提高了,所以我们的价钱要高于他本国或别的国家的商品,价格竞争相对失去优势,出口会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提高我们的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的情况下才能有竞争力。 所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只是出口方面的,还有别的东西也一样。 金融危机除了影响我们的工业生产。 还影响我们的金融业。 因为我们国家的银行和美国国家的银行合作,加上一些贸易货币兑换,购买了美国国债或债卷或金融产品等。 美国贬值的情况下,我们持有的美元和来自的美国债卷或基金等金融产品价值都下降,美国大量印钱应该相应地给持人美元的人相对比例的美元才合理。 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手中的美元相对不值原来钱了。 搜狐财经12月13日讯 “2008中国银行家论坛”于2008年12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 搜狐财经作为网络战略合作伙伴为您现场直播,以下是文字报道: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各位银行家,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出席《银行家》杂志社2008年论坛,可谓高朋满座。 这个杂志已经创办七年了,我有幸成为它的忠实读者,也是作者,只是写得太少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背景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在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日益演变成国际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受到极大冲击的严峻形势下,《银行家》杂志社积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讲,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所以,我想《银行家》杂志社办的这个论坛,正是这样一种集思广益,大家献计献策。 让我们来共同战胜这场金融危机,共同捕捉和把握机遇,赢得我们更大的发展。 我认为杂志社做了一件很好的利国利民的事。 我也预祝本届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刚才听了兆星同志的演讲,我也很受启发。 他从金融发展和产业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金融发展与金融开放、政府调控与市场经济这样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和研究的内容,包括如何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这样一些关系。 我建议各位有时间的话,认真地阅读《人民日报》12月11日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的通稿,通稿比12月10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播的口播稿的内容多的多。 口播稿大概只有两三千字,而《人民日报》的新华社通稿恐怕有六千字,希望各位认真研读。 我看到国际媒体对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仅仅是公布出来的六千字的内容,也认为是比世界许多国家目前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案都要完整、准确、切合国情,他们认为是一部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 我希望各位有时间一定找来看一看。 那里面就是中央最新的精神,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基本的判断、最完整的判断,也是指导我们明年工作的一个总的部署。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如果各位仔细一点的话,能发现我的一个措词,我把机遇摆在挑战前面了。 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可能在给我的时间里,很难充分地阐述。 我只能择其要点,拣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谈一谈我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国际经济的发展演变和趋势,结合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着重从机遇与挑战,来阐发我的一些看法。 当前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或者说世界经济面临急剧下滑的风险,或者说实体经济已经或者将面临更严重的冲击,它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如此之严重?为什么说它是百年不遇,确切地说是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世界范围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它是有深刻背景的。 刚才松奇同志在开幕式的简短致辞里,已经把国际经济目前的状况扼要地做了勾画。 今年世界经济由于还有像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世界经济还不至于跌得更大,它还有百分之三点几的增长。 按照IMF11月6日的预计是增长3.7%,尽管一年来它是不断下调,可能现在3.7%也保不住了。 为什么?因为它在判断增长3.7%的时候,还估计了美国有1.4%的增长,估计日本有0.5%的增长,估计欧元区的增长是1.2%。 而现在比11月6号的情况更加严重,美国已经宣布从去年12月起陷入衰退,日本估计它只能增长0.1%,欧洲那些国家也只能增长百分之零点几,包括德国增长0.3%-0.4%,美国今年的增长恐怕到不了1.4%,可能在1%以下。 因此,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IMF的预计可能是高估了。 而中国的增长一定在9%以上,中国今年对世界GDP的贡献率恐怕要达到45%,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去年,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对2007年新增的GDP那一部分,我们达到了25%,今年将达45%,明年恐怕要占到近70%。 因为发达国家明年要全部进入衰退,都是负增长。 负增长对世界经济GDP没有正的贡献,就全靠这些新兴经济国家,而中国明年仍然会保持一个比较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不管现在有一些国外对中国过于悲观的经济学家他怎么预测,我们有这样的信心。 明年,全部发达国家进入负增长,IMF对明年世界GDP的增长率恐怕也是高估的,说它有2.2%,也是11月6号说的。 世界银行说只能增长1%,联合国也说只能增长1%。 在这1%里面中国的贡献率恐怕就是接近70%。 我们今年的GDP将会大幅度的增长。 去年中国在世界各国GDP总额的排序,和德国差不多,排在世界的第四位,它是3.29万亿美元,中国是3.28万亿美元,差一点。 美国第一,13.81万亿美元,日本是4.38万亿美元。 德国3.29万亿美元,中国是3.28万亿美元。 而2008年,中国的GDP要超过4万亿美元。 在这里有两个因素,因为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急剧下滑,它们只有零点几的增长,不到1%,中国有9%以上的增长,这是可以预期的。 我们1—3季度增长了9.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继续保持升值态势,今年只剩下17-18天了,人民币汇率到昨天收市的时候是6.845元人民币:1美元,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升值了13%,这样一个变化使得中国的GDP按美元折算大幅度提高,超过4万亿美元。 可以测算,今年中国的人均GDP可能达到3000美元了,去年是将近2500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曾经在新世纪初规划,到2020年的增长目标是4万亿美元、人均3000美元,我们今年(2008年)实现了。 明年(2009年)我们的发展步伐仍然是稳健的。 所以,我想给各位通报的一点信息是什么呢?在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 79年前发生的那一场经济大萧条给世人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那个大萧条的前期,也就是在一次大战之后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衰退,然后从1921年以后,世界经济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增长,到1929年10月24日爆发危机,美国华尔街股市大崩盘。 1922年到1929年,美国的股市也像前两年美国的股市一样,这次道指涨到一万四千点,现在跌到八千多点。 那时候,经济规模小得多了,股指从60-70点涨到360-370点,不到八九年的时间,每年平均增长18%以上,股市泡沫,整个社会弥漫着享乐。 当然那十年里,经济也是增长的,在那段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也有一些技术创新。 但是财富大量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5%的人占据了社会财富的30%,存在着大量的工人失业。 在那个20年代,美国的经济、世界的经济,包括当时苏联的经济,都有相当大的发展,人们的脑子比较热。 192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个迷信自由市场经济的总统,在29年爆发大危机之后,他采取积极不干预的政策,任凭市场自身的调节,他认为这些市场缺陷用不着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加以调节,甚至他的一些调节措施还是反向的。 29年到33年,大危机愈演愈烈,到1932年的下半年,美国的股指、道·琼斯指数,从最高峰的时候下跌了89%,平均跌了85%,它的失业率达到了25%,四分之一。 熟悉经济学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失业率,按照西方教科书经典的说法,12%是极限,通常他们希望在6%以下,最好是在4%以下,那时候居然它达到了25%。 成千上万的人失业,几千万人失业。 GDP下降了25%,GNP下降了30%,国际贸易萎缩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萎缩了65%。 几千万人失业,几千家银行倒闭,几十万家企业破产,这就是让人们一提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大萧条。 大萧条之后,经济危机必然产生政治危机。 胡佛还想竞选连任,怎么可能呢?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了,他是民主党人,胡佛是共和党人。 应该说,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罗斯福和一位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把大萧条作为实践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很好的实验场。 1933年3月,罗斯福上台,他搞了两个“百日新政”,两个100天。 今天没有时间讲了,我简单地说一下。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了,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经济学教科书,也就是由大萧条引发的,它里面很多的措施、主张都被战后许多国家的政府不断地实践、运用,也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也就是把经济周期的波动如何加以“熨平”的那些政策。 实际上治理大箫条没有那么容易,直到1941年。 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危机甚至还可以说到英国首相的换人、德国希特勒的上台等等。 通常认为的大萧条,或者指29年-33年最严重的那个期间,真正所谓治愈要到1941年,美国的道指恢复到大萧条之前的水平,是在1954年。 所谓大萧条之后,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个叫布雷顿森林的地方,开了一个会,当时有44个国家政府的代表参加,共同研究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 会议的结果,产生了三大世界经济组织,就是今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当时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当时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这前两家,是管金融的,后一家是管国际贸易的。 从此,确定了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的基本游戏规则。 当时实行的是,美元和黄金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处理“大萧条”及至战后到70年代前期,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几十年里采用了凯恩斯主义,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干预经济的能力较强,美国爬上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战后至50年代,美国GDP几乎占世界的一半,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保持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 但是,这个汇率体系到了60年代后期的时候,美国就感到受不了了,到1970年、71年的时候,因为它没有那么多黄金来兑现。 而且随着它打了几场战争,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财政赤字急剧增加,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 到了70年代初,整个国家黄金储备只有110-120亿美元,无法承受其他国家的汇兑。 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终于在1971年8月黄金储备只剩102亿美元的时候,宣布废除美元兑黄金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 这个体系一解体,也就意味着美国可以不受制约地发行美元货币了。 原来美国发行货币要受“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制约,那意味着没有黄金就发行不了货币。 没有这个约束,美元成了可以自由印制的钞票了。 美国利用钞票发行权,不断滥发货币,导致美元不断贬值。 所以美元的泛滥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1985年到2000年,美国的实体经济只增长了50%,而它的货币发行增长了三倍,也就是说比实体经济多了六倍。 战后的美国,1948年还有一本著名的著作,萨缪尔逊的《经济学》诞生了。 萨缪尔逊的《经济学》被称之为后凯恩斯主义,应该说是凯恩斯的忠实继承者,同时也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战后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一直统治着西方,在西方经济学中占主流理论,或者叫占上风。 但是这个经济理论,刚才王兆星同志也涉及了,到了7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它就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挑战。 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经济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随着政府监管的削弱、创新能力的增强,监管和创新的关系一定是这样的,监管多了,创新可能就少了;监管弱了,经济的活跃程度就增加了、创新可能也增加了。 在70年代中后期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步地走到前台,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包括一位很著名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这样一些理论逐渐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理论。 包括到危机爆发前的格林斯潘,他就是一个坚定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维护者、捍卫者,强调政府或者监管部门不要过多地干预经济本身、监管金融自身的运作。 所以,如果说要找源头的话,刚才兆星同志发言的时候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没处理好,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一点不错,它不是全部原因,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找原因的话,我认为第一位的原因,是理论上先出了问题,理论上走得过于偏了。 从后凯恩斯主义转变到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占了上风以后,社会所崇尚、所遵循的,包括政府所遵循的,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大家都知道,格林斯潘从1987年8月做美联储主席,历经四任美国总统,换成伯南克(研究大萧条的专家,他有一本著名的专著《大萧条》)的时候,已是2006年初。 在格林斯潘任内的18年半时间里,他一直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所以应当讲,今年9月15日之后,金融危机进入第二波,美国的一些报纸、杂志、评论家开始攻击,或者说把格林斯潘从天上摔到地下,那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当然,把所有的责任都放在他一个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他要承担他自己的那一部分责任。 这18年半,与他的货币政策、与他的监管当然是有关联的。 第二个原因,美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脱节。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从来是超前消费、借钱消费、过度消费,它到目前为止所谓国民储蓄率是负的,小布什上台的时候还有8%。 它没有钱的时候就到世界各国去借,这种生产和消费方式、储蓄和消费完全背离,这是造成它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信用卡,80年代在美国,信用卡消费是非常严格管制的,我们中国留学生那时候刚刚迈出国门,到西方、到美国去留学,想申请一个信用卡是难上加难。 你们是发展中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认为你们学生比较贫困,担心你们有没有偿还能力,有没有这种信用。 四五年书读下来,一个信用卡办不下来,这从侧面反映金融监管还是比较强的。 到了90年代初,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再去办信用卡的时候,不是说办不下来,一张信用卡至少办一两年。 90年代初我在香港工作,我办一张信用卡,那时候我是公务员,我在那儿工作,也得要花两个月,那是要审查你的信用。 到了新世纪2000年、2001年以后,在美国办信用卡就没有那么麻烦了,中国学生一住进学校,马上大小银行的业务员、推销者都跑到你的宿舍,主动地上门服务。 去了以后,不到一个礼拜给你办成了,鼓励你消费。 到了危机爆发前的06年、07年,07年2月份金融危机已经露出马脚了,07年7、8月份掀起了第一波,在危机爆发之前,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大机场,中国的旅行团一下飞机,这些银行的业务员、推销者们就围上去了,为我们的旅行团办信用卡。 旅行团呆一二十天,回国了,你对他的信用就调查了、就了解了吗?如此之泛滥。 所以美国的信用卡危机,我不希望它爆发,但是否能避免?这里,是为了说明它的过度消费,我举了一个例子而已。 当然,我们中国的信用卡在这些年也有比较大的发展,最近我们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相信银行界的朋友们比我了解得更清楚。 第三个原因,恐怕就是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问题了。 兆星同志说了不少,我就不细说了。 那些次贷,被那些所谓的信用评级机构给它评级,那些信用评级机构,是让你花了钱才给评级的,你要评多少他就可能给你评多少级,3A级,最高级。 我看这些信用评级机构是为虎作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今年5月26日表示,已开始调查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要求它们提供评级方法,解释结构金融产品评级纠错的方法和程序,及其采取的纠错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监管当局把他们找去。 现在是“救火”,还顾不上惩治这些机构里的违法违规者。 该怎么处罚是后话。 包括那些投行、基金公司,现在五大投行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政府接管,要么改换门脸,过去都是“驰骋”华尔街的。 华尔街就500米长,几十万人在那儿折腾。 所以,我讲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搞过度了、过头了,里面掺着一些金融高管的私利。 没有个人捞取的好处,他会去吹那样大的泡沫?成千上万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金融衍生产品,一层套一层,各种各样的包装,然后让那些不知情的各国投资者去买。 所谓次贷,是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抵押,也不要什么首付,甚至就一个电话,都不用签合同,你就买到房子了,你自己住,还可以再倒卖,买房子一旦还不了贷款,泡沫势必就要破裂。 这些人甚至还有一套理论,叫民主资本主义,包括一些政府的高官也在鼓吹“居者有其屋”。 没有购买能力的人买了房子,最后偿还不了贷款,难道这些金融家、银行家心里没有数?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10月23日的听证会上,有限度地承认自己有一些缺失,他说他相信那些银行家们有自律的意识。 在座的各位银行家,如果监管当局监管不到位的时候,要有自律意识啊。 他还说危机的发生证明他某些经济观念有误,这一点让他“震惊”。 他坦言对危机未来有这样大的程度缺乏估计等等,我觉得这未免有点浮皮潦草了。 美国的金融监管当局监管不力是事实。 全世界金融衍生产品的总值是多少呢?据不完全统计是550万亿美元,美国就上百万亿美元,美国GDP才13.81万亿美元,相比一下是什么概念?第四个原因,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 虚拟经济那么大的规模,美国的实体经济部门只占GDP的18%,这些年一直是在萎缩的。 汽车三大巨头出问题,到现在也谈不下来救治方案。 昨天14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又被参议院给否决了,布什政府还在想其他的办法来救助,所以美国股市昨天略微收了一点红盘,增长了百分之零点几。 前天美国股市大跌。 应当讲,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应该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能过度膨胀,泡沫不能吹得过大。 当然我们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是虚拟经济或者说金融创新、金融改革才刚刚起步。 我们是一个金融发展不足的问题,我们不是过度的问题,我们是应当如何在健全金融管理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培养金融人才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事业。 就是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所讲的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是重点。 我们的证券,包括债券,我们各大商业银行的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发展、以及农村金融的发展,我们很多的金融业务,都还没有充分展开。 所以,我们的金融,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完全反映实体经济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吸取它的经验教训,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金融创新、发展金融事业,这是毫无疑义的。 金融危机动摇不了我们的信念,改革开放仍然是我们战胜金融危机的巨大动力。 我们和美国的国情、和它的发展阶段是完全不同的,不要因噎废食,简单加以类比。 第五个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旧的国际金融秩序在里面起了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旧的国际金融秩序是从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产生的。 美元现在在全球的外汇储备里面仍然占64%,虽然这些年在下降。 随着欧元1999年的问世,它的增长幅度很快,现在欧元已经占到26.5%。 欧元占比上升,从过去的只占17%、18%,上升的幅度很快;日元占比下降,日元只占4%到5%;英镑占4%左右。 所以美元占64%,仍然很高。 怎么才能保持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恐怕在国际金融组织里面,应当更多的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说话的地方、说话的份量,增加表达意志、发挥作用的程度。 改革旧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框架、运行模式,这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20国11月15日在华盛顿的峰会,这些问题已经多多少少地被列入了。 欧盟是积极的,美国是不积极的。 今天我也没有时间仔细地讲这个了。 应当讲,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的信心源于哪儿呢?为什么我演讲的标题要说“机遇与挑战”呢?实际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处理得好,一定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也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什么这样讲?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再过几天12月18日中央要召开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隆重大会,这30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是从中走过来的。 我们现在有30年改革开放奠定的强大物质基础,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 刚才我说了我们的GDP增速,我们在这30年里有几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数字。 我们有连续超过两位数增长的两个五年,这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 曾经在六七十年代,有过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这样一些地方,有一次连续五年超过两位数的增长。 我们是两次,1992年到1996年,2003年到2007年,连续五年超过两位数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到去年是29年,年平均增长9.82%,今年是30年。 达到30年高增长的,过去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韩国。 我想,中国在未来仍会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是会有希望超过它的。 韩国30年、日本只有20年持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而我们29年平均年增长9.82%的又是最高的,它们是百分之八点几,接近9%。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抓住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及时结束文革动乱,拨乱反正,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及时打开了国门,改革开放,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正是在这个时候,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90年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兴起。 由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经济创新活力增强,到80年代中后期IT技术的突破、国际互联网90年代中期以后的广泛应用,再加上90年代世界上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增多,所以推动了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 这里,我简单地讲一讲第一轮和第二轮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这些机遇都丧失了,也根本就不可能去把握。 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应当说始于1760年英国的工业革命,到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也就是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那个时候。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已经写了很多经济全球化的情况。 英国那时完成了工业化,而中国虽然在1820年到1830年的时候,GDP还是全球第一位,1820年占到全球的32%,1830年占到29%,但大而不强,在“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辉中沾沾自喜、闭关自守,根本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工业,是一个农业国家,而且政治腐败。 所以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进来之后,这个看上去的“庞然大物”倒下了。 第二轮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期间,也就是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重要著作的那个时期。 经济全球化在那个时期进一步扩展。 如果把这个时间稍微往前再说一点,一般地讲产业革命第二个阶段是1870年以后,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搞了一点洋务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的。 1894年的甲午战争,1895年的《马关条约》,1898年的变法失败,1900年的《辛丑条约》。 1840年以后一部惨痛的中国近现代史,正如毛主席说的,落后就要挨打。 由于外强的不断入侵,更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中国在那个时代要想抓住所谓全球化机遇是不可能的。 第二轮经济全球化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也中断了。 直到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带领全中国人民进行追赶世界、发展工业化、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

一个优秀的营销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转载营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美国《命运》杂志研究表面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以下素质。 1、自信2、诚实3、身心健康4、有战略眼光5、思想沟通能力然而,作为一个营销管理者,又该具备何种素质呢?市场营销,在一般的人眼里,仿佛是和公关促销广告之类工作性质相关并且相似,然而,知道并有所了解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人,对于营销的概念,并不能用如此简单的仅仅从表层来认识和概括。 可以说,我是接触过营销专业的,虽然,没有从事过营销管理者的工作,然而,我认为对于市场营销的理解,应该是基于那样一种对企业战略及企业运作的总体上的把握,并在这样一种整体的大环境下,将侧重点放在市场与产品管理之上。 作为一个营销管理人员,其应该具备的素质,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去阐述,即“以人为本”的方面与“知识结构”的方面。 首先,他必须具备一个管理者一般的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比如以上谈到的五点。 1、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能够最佳地发挥自己的先决条件。 从企业的整体战略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坚韧不拔地去实现计划。 好的营销管理者比如是在设定营销目标、找到通往目标的道路,然后按着既定路线出发去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毫不动摇。 2、诚实,是一个人基本的为人品质,也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取得别人信任的最主要的形式。 诚实的最主要的特性在于引起高级管理层和部门内员工两方面信任的能力。 3、身心健康,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更是管理者自信与诚信的源泉。 4、有战略眼光,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也只有拥有战略眼光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5、思想沟通能力,是一个成功管理者所具备的与其他人交流的必备的技能之一,也是在面对任何外在的变动状况下,都能保持一种处变不惊的态度的前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激励他人的能力。 管理者能够做到激励他人尽力做好工作,向更远大的目标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 b、教导他人的能力。 管理者同时也作为一个导师,能够教育所领导的人,被领导者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c、沟通和推销思想的能力。 任何一个企业从其核心来讲,都是以思想即某种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 好的管理者会因为这样的企业文化,从而巧妙运用并激励他人奋发向上。 d、倾听的能力。 好的管理者渴望知道并了解自己不足的方面,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就是倾听。 e、承认错误的能力。 好的管理者从不试图隐藏自己的错误,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去承认和改正错误。 除了这最基本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之外,营销管理者,更应必备的自然是对于营销专业知识的总体的认识与深刻的把握,以便在对于企业的营销工作的开展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甚至游刃有余。 而要做到对于营销专业知道的理解与把握,必然是要进行特殊的学习与进修,并且在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便能够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在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营销管理者,更不能单单是停留在专业的知识结构层面,应该像营销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一样,去接触与学习更多的相关与不相关的知识,并因此能拥有到广博的知识结构与开阔的知识视野,而做到一切皆为我所用的境界。 这,并非是那么容易便能够达到,需要不断地努力与积类,而真正的优秀的营销管理者也好,其他管理者也罢,能够做到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卓越的领导素质就好比一种稀有的物品,其价值也显得有些不可估量。 一个优秀的营销管理者,可以使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而一个普通的管理者,可能将大好前途的企业搞垮管理者的成绩往往是根据他们下属工作的表现与成绩来确定的。 而具备高素质的管理者,必然是能够指导并带领员工为所在企业创造出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营销----是一门软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一.决策与营销前的选择及前期的准备工作:1.产品的可行性研究;2.市场调研分析;3.营销策划;4.产品盈亏预算;5.优良组合的营销队伍。 二。 营销期的主要工作:1.熟悉营销产品的品牌、质量、主要成分、市场占有率,消费群体的钟爱度等所需的系统知识;2.形象的注重;3.谈判的技巧;4.快速的数字反应;5.不同的方式的买卖的确认;6.客户的售后跟踪服务;7.进一步了解市场信息及对信息反馈的分析与处理;8.以市场之变促生产之变,以生产之变促市场之变,产销结合一体化;9。 以己之实攻人之虚,以己之长利人之短。 就软课题----营销包含的系统工程而言,它是有各个程序化有机地联系组成,是一环扣一环的连锁反映。 单纯的把营销管理当作只是买卖关系,本身就是对营销学概念认识上的模糊和错误。 营销这个系统工程,更有超前的统筹规划,实行宏观的指导和控制,不仅有放而不乱的微观力,还要具有营销专业人员的承受力,更要有优良组合的营销执行者参与配合实施,因此,它是一组上下、左右的纵横协调和前后工序的衔接。 三.营销者应具备四种精神:1.惊险跳跃的精神:所谓惊险即是冒险,跳跃即是不断的前进。 所有成功的营销人士,必须具有一种自信心,科学的冒险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他人的品牌去实现一种营销目的,智慧和才能的大小,决定了盈亏的多少,但必须阐明,冒险不等于蛮干和傻做。 2.卓越远见的精神:营销人士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战术,而且要善于交际有同样想法、观点一致的人,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吸取精华。 每日每时都要在寻求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分秒必争全力的去实现它。 3.出奇制胜的精神:所谓奇,就是在于对自己周围日常的、细小的事物的观察多思。 在他人认为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小事,但对营销人士来说却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如:他为什么要生产这种产品,又有什么特殊功能,消费者需求什么样的产品等等。 多想,就会有新的创意和发展,就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构思,而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最终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4.以智取胜的精神:要有特殊精神,精通业务,熟悉市场行情,善于思索,具有独特见解,而又能不断的收集市场信息及反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另在商务洽谈中,必须注重自身形象、营销作风、公关手段、谈判技巧等,精心制作自己特色的营销方法,以智取胜。 但又要能知难而进,进中求变,激流勇退,退中求进。 总之,一个公司或企业的好与坏、盈与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启用营销管理核心人员的素质如何一、知识营销的特征1、营销环境日趋国际化、数字化。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演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将逐步成为现实,竞争将愈演愈烈;大家共有信息技术,共享知识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将成为必然。 2、营销人员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营销产品逐步被知识型产品所替代。 对于这些知识型产品的营销必须要求营销者具有高素质,不仅要深谙营销技巧,同时也要掌握产品的知识含量,能够把这些知识推销给消费者。 如果营销者不懂这些知识,营销也就很难成功。 3、营销方式将发生质的改变。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的。 这种传递是单向的,往往是营销者比较主动而消费者处于被动。 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网络化的实现使营销渠道四通八达;不仅营销部门可通过网络将产品信息迅速传达给消费者,而且消费者可通过网络与营销部门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愿望与要求,促使厂家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知识营销的内容 1、学习营销。 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决定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是“学习营销”,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向消费者和社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普及新技术。 对消费者进行传递、授业、解惑,实现产品知识信息的共享,消除顾客的消费障碍,从而“把蛋糕做大”。 二是企业向消费者、同行和社会的学习。 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客户及其他伙伴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好的经验方法,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营销管理过程。 因此,“学习营销”是一个双向过程,互相学习、互相完善,最终达成整体的和谐。 2、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知识经济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 简单地说,它就是利用Internet进行的企业营销。 据ForesterResearch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1999年单在互联网上的商品销售总额已达50多亿美元,估计2002年可望突破百亿大关。 网络营销主要通过在Internet上建立虚拟商店和虚拟商业区来实现。 它不同于传统的商店,不需要店面、货架、服务人员,只要拥有一个网址连通Internet,就可以向全世界进行营销活动。 它具有成本低廉、无存货样品、全天候服务和无国界区域界限等特点。 另外,在网络上还可同步进行广告促销和市场调查以及收集信息等活动。 Internet为企业和客户间建立了一个即时反映交互式的信息交流系统,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3、绿色营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消费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及服务,注意力及需求消费健康化、自然化,“绿色产品”更是成为人们的新宠。 营销者应注重“绿色情怀”,提供“绿色服务”,做到天人合一,健康营销。 (文/陈志伟)销沟通六大营要素营销沟通要有六大要素:where,what,how,why,who,when,他们具体为:where,在哪里交流(交流地点),包括人际交流和非人员交流.人员性的交流我认为包括1.每一次购买行为中通过柜台,服务人员与消费者的接触.2.商场,社区等促销现场.比如,宝洁在社区搞的现场促销活动.置于非人员交流方面,应该是通过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的过程,比如电视,广播,网站的广告,信息发布等,这也是与消费者的交流过程,心的交流 and why,交流什么信息及目的(交流的内容).这项比较根本,关系到整个营销计划的目的,需一开始就计划好.要交流什么信息呢?先讨论营销目的有哪些:1.建立期望的企业/产品形象2.新产品上市3.销售促进.交流的也大概是这些方面的信息.建立形象方面的例子有,过去的几个月大红鹰请了叶茂中做全案策划,所做的广告不是大红鹰的具体某个型号的香烟,而是致力建立大红鹰”胜利之鹰”的品牌形象.形象广告一般不多不频繁,而宝洁,纳爱斯这些快速消费品企业因为产品的要求经常打广告,打促销和新品上市的广告,如何交流(交流方式和交流表现),包括人际交流,书面方式,大众传播等.其实空间有什么,就有什么的交流方式.古代交通不畅,杨贵妃要吃串荔枝要派千里马疯狂往返于大江南北,这是交流.现在,企业通过短信发布新的优惠信息给用户,这也是交流.空间,为信息的载体,道路,电视,网络,纸张,语言,动作等,都是空间,都可利用来交流,当然,空间不同其表达方式也不同.比如,好多大公司都开通了800免费电话,提供投诉,资讯,解疑等服务,DELL还利用800电话实现高效的直销.方式要混和运用才得到最高效,TCL手机在进军西安市场时,有三大传播策略:1.在央市打广告营造高端印象2.当地广播宣传3.在酒吧,KTV,舞厅现场促销活动.多重方式使得TCL迅速占领了西安手机市场,同谁交流(交流对象),主要是目标消费群.营销计划会确定其目标消费群,这也决定了沟通传播的对象.马爹利广告中的主角永远是成功男人和他的高贵女人,场景永远是高级会所,高级公寓,这是由马爹利的市场定位决定的.但除了目标消费群,交流的对象还应包括中间商(经销商,终端).在今天,特别是中国市场,渠道很重要.过去几年中国营销主题是”渠道致胜”和”决胜终端”.很多产品上市前,都要开经销商大会,需要高效的交流才能拉动订货.产品进入新的市场,要考虑放在哪些商场,卖场,店铺销售,也需要高效的交流,当然,这些比较多地依靠直接负责人员的人际交流技能,什么时候交流(交流时机).市场变化迅速,时机转眼即逝,抓住时机才能为营销更上一层楼.神五载人上天,蒙牛抓住了自己是太空人专饮牛奶供应者的巨大优势在媒体大打广告,而伊利憾无能为力.相反,统一润滑油挣得成为神五机油供应者,却没及时宣传出来(这可是很好的广告卖点阿),让昆仑润滑油有了后来跟上之机.但时机有哪些呢?这样说有点投机取巧之意,应该说”在什么时候”才恰当.临时的,突发的不说,有些时刻是肯定要进行消费者交流运作的.比如,新产品上市,你觉得这产品有现在市场上其他产品未有的新属性,就要做沟通活动了.比如,竞争对手开始了促销活动,也需要进行沟通活动”稳定军心”.再比如,企业换了新东西(新总裁,新投资项目,新品牌,新标识等)时都要进行沟通交流,03年联想换了新的国际品牌标识LEGEND,爱国者(电脑及数码设备强势制造商)换成了AIGO,03年这两公司都很频繁的做这方面的宣传,为的就是让消费者尽快的知道,接受新标识.时机时有很多的,关键是看能否觉察到,能否应用到.但话说回来,中国企业过去所积累的隐患也在此:太重时机,太投机取巧.当年夏新搞家电搞到差不多破产,幸亏找到了VCD,DVD救命草,VCD,DVD没利润了,又刚好遇上手机的春天,所以现在夏新活得还不错.但若手机又没利润了,难道又要寻寻觅觅或者说漠漠等待新的市场兴奋点吗?时机只是一时,刚才说了,抓到好的时机只是使营销更上一层楼而已,不是永远的,永远的在自己,搞好自己”内功”,时机也才能利用得更好.硬销方式—整合营销-营销沟通整合根据建立的数据库和接触通道的分析,确定适当的受众,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和选择最佳时间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 而且,要不断地(连续地)与目标受众进行双向沟通,更重要地,要利用多种沟通工具,在不同媒体上传播相互关联的信息,以达到对目标受众产生最大影响。 营销沟通首先必须确定目标视听众。 目标视听众与目标市场(消费者)不一定完全相同,前者范围比后者往往更加广泛。 确定了目标视听众后,营销沟通下一步就要确定寻求什么样的反应,即确定沟通目标——使沟通与潜在消费者反应发生联系。 为了取得沟通效果,营销沟通必须是连续双向的沟通。 即循环沟通。 在营销沟通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沟通效果——受众的反应进行记录统计和测量,输入数据库。 根据受众的反应,计划和调整下一次的沟通,循环,往复,以求得最大沟通效果。 其过程如下:数据库-沟通计划-执行-消费者回应-数据库-调整沟通计划-执行-消费者回应······由于传播技术和媒体细分化,营销沟通不得不采用多种营销沟通工具与目标视听众发生联系。 这使得制定一个统一的沟通活动计划变得复杂起来。 如何把不同的营销沟通结合起来,对受众产生最大效果。 营销沟通整合必须做到: 沟通活动的持续性、一致性。 战略的协调性:沟通战略、营销战略必须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 沟通活动的持续性、一致性要求通过不同营销沟通工具在不同媒体上传播的信息的实体要素和心理要素两方面反映。 实体要素如广告和其他营销沟通形式采用同一标语、口号和行业符合等。 心理连续性、一致性则是指通过沟通建立的消费者对企业和其品牌的态度一致性。 这可通过在所有营销沟通工具上使用连续一致的主题,形象或调性来实现。 总之,沟通活动的持续性、一致性,就是要求所有营销沟通活动从不同的视角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时,统一口径,有一致的品牌个性、消费者利益点和销售主张,每种传播活动都能强化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产生有利的改编。 然而,许多企业的营销传播信息都混杂不一。 广告传达一种信息,销售促进活动发出另一种信息,产品标签上是另一种说法,销售人员使用完全不同的说辞,业务员向中间商只谈价格。 整个企业沟通效果很差,在媒体细分代、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无法达到营销的目的。 战略的协调性要求营销沟通目标和策略必须纳入企业整个营销战略,甚至企业战略之中(见营销战略整合)。 即营销沟通计划必须是完全企业战略目标而制定。 广告创意、媒体选择都必须有助于企业营销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营销,从沟通开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多么轻松惬意、自在悠闲。 然而如今,置身于喧嚣尘世中的现代人,早已淡忘了那种“恬静悠远”的生活,因为现代社会汹涌如潮的“声色”刺激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们的感官、侵蚀着他们的心灵:日复一日从早到晚萦绕在他们耳畔的,不是溪水的潺潺、不是鸟鸣的啾啾,而是在金钱堆砌下鸹噪饶舌、声嘶力竭的“叫卖”与“吆喝”;触目所及,不是如诗如画、幽深静谧的山涧 美景,而是广告牌上千篇一律、了无生趣的商品图象。 现代人不仅要在身体上承受环境污染的痛苦,还要在视觉、听力,乃至心灵上遭受“商业”废品的侵袭。 这种局面不仅让那些普通的消费者徒唤奈何,就连信息制造者——企业也唏嘘感慨:散 尽千金的“豪气”竟然难博消费者一瞥,就更别提“青睐”了!细究个中的情由,大致有两个方面。 其一,面对无限增多的商品,消费者真正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市场大权。 其二,万千企业为讨消费者欢心,在营销方面争奇斗艳,各显神通,以至消费者在见惯了“尔虞我诈、自吹自擂”的企业众生相之后,已很难“再付真情这就是企业生存的现实,我们就是要在这样的困境下开始我们的营销沟通之旅。 或许,有人 会说这实属强人所难,但我们责无旁贷,因为这一活动事关我们的生存!那么,如何让“集万千追捧于一身”的消费者独把绣球抛向我们呢?所谓“投其所好”,我们要想赢得消费者“芳心”,就要了解他们。 但由于受“产品至上” 思想的支配已久,许多企业习惯了把营销沟通的重点局限在大众广告、公关宣传等诸如此类令他们“孤芳自赏”、“志得意满”的活动,完全无视客户的真实感受。 正是这些行为才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了各种“废品”,才使我们无法享受“宁静淡雅”之乐!这种浮夸的心态不仅影响了实践者,理论界也中毒甚深。 比如,在被传为经典的沟通模式中,人们对从企业打出到客户的这段历程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分析,概括出编码、渠道选择、解码等几个关键步骤,而从客户到企业的打入过程却几近无人问津,以至多年来始终是一条苍白的曲线。 本义上,营销沟通决不是这种一厢情愿、无休无止地骚扰他人生活的做法,这些行径和沟通的深意相去甚远。 真正的营销沟通讲的是双向交流,强调的是对消费者的关注;它要求的是把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通过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得的人。 因此,我们必须摒弃种种片面认识,对客户给予足够重视。 尤其是对消费者和企业接触的行为更要格外关注,因为这些行为就是来自“上帝”的声音——它们像一个敏感的仪表巨细无遗地展现着企业的“运营状态”,同时也像一座宝藏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积极地探索营销沟通的新技术、新方法,更要借助各种资源和途径全力关注消费者的动态,努力在对企业打出和客户打入这两个流程的整合中,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沟通解决方案移动通信企业的营销渠道是一系列结构复杂的经济组织的结合体,它们与移动通信各级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营销系统。 在这个系统当中各类经济组织由于目标、任务和所追求的利益的差别,在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目标、任务和行为不可避免的存在矛盾。 当渠道成员对移动企业提出的计划、任务、目标、交易条件等出现分歧时,必然会有冲突。 另外渠道成员间的冲突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反应,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的经济组织,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是渠道成员所追求的基本目标,然而利益在各成员间又是一种分配关系,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大家都希望多分得利益、少承担任务和风险,这就会造成各成员间的冲突。 上述是造成渠道间冲突的根源此外造成渠道冲突的直接原因还有:渠道整体质量和素质不是很高在移动通信市场空前高速发展同时,渠道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渠道数量剧增,大批规模小、质差的中小渠道涌入业内,虽然弥补了一些渠道空白,发展了大量客户,但其副作用也渐渐显现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大量小的渠道的存在摊薄了本来就在下降的市场空间,使得渠道的整体 润下降,渠道间竞争加剧,然后造成中小渠道的不规范经营,形成大家都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渠道混乱,渠道间冲突严重。 渠道规划布局不是很合理据调查显示,很多地市城市中心区或大型商贸区的渠道分布十分密集,而且以规模小的渠道为主,相互间争夺有限的市场空间,竞争特别激烈,容易引发渠道间冲突。 此外有的地市自有营业厅附近不远就有社区服务中心和代办点,自营业之日起就潜伏了冲突的动机。 渠道经营方针考核导向严重大多渠道的经营还是以考核为导向的,很多地市目前仍以新增市场考核为主,因此很多渠道商一窝蜂的争夺新增用户,降低了用户质量和移动的平均收入,这与移动考核的初衷背道而驰。 价格原因各级产品售价的价差常是渠道冲突的诱因。 移动企业有时候会抱怨分销商的销售价格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其产品形象与定位。 渠道商则抱怨给其利润空间过低而无利可图。 渠道商利润点较为单一据调查显示,很多地区的移动通信社会渠道增值性服务项目较少,大多渠道商只有放号、卖卡、缴费等简单业务,利润来源较为单一,渠道商的经济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证渠道商经营竞争对手产品移动企业不希望渠道商同时经营竞争对手企业同样的产品,但是若竞争对手企业采取针对渠道商的积极争夺策略时,某些渠道禁不起利益的诱惑就会铤而走险。 移动通信营销渠道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垂直冲突、水平冲突和多渠道冲突(交叉冲突)。 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的垂直冲突是指同一分销渠道内不同渠道层次的渠道商与渠道商、渠道商与移动企业的冲突。 例如,渠道商抱怨电信产品的质量不好,或者渠道商不遵守移动企业制定的价格策略、不提供移动企业要求的顾客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差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的水平冲突是指同一渠道层次中各渠道成员间的冲突。 例如,移动的一些渠道商可能抱怨同一地区的另一些渠道商随意降低价格,减少或增加服务项目扰乱市场和渠道秩序。 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的多渠道冲突(交叉冲突)是指移动企业建立了不同的渠道链条,在向同一市场出售电信产品时引发的冲突。 例如,移动企业的自有营业厅与社会渠道间的冲突。 渠道管理者应对渠道冲突的客观存在有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准备,力求把渠道冲突化害为利,不要等到冲突行为发生时才忙于寻找对策,影响了冲突问题解决得效率和效果。 同时也要把冲突和正常的竞争行为区别对待,要把握这样的原则:单纯的良性竞争行为本质上是有利于渠道目标实现的,不是针锋相对的也不是针对个人的意气之争;而冲突本质上是一种敌对性行同时也要把冲突和正常的竞争行为区别对待,要把握这样的原则:单纯的良性竞争行为本质上是有利于渠道目标实现的,不是针锋相对的也不是针对个人的意气之争;而冲突本质上是一种敌对性行另外也要认识到假设没有丝毫冲突,渠道成员会慢慢变得懈怠和守旧,最终整个渠道系统会失去活力。 适度的良性的冲突是有着建设性的作用的,它会迫使渠道成员去适应、成长和抓住新的机遇;在发生良性冲突时,我们要坚持维持友好合作关系的出发点,“假定对方无罪”的立场,力争将渠道冲突控制在适度和良性的范围内。 减少或消除渠道冲突(尤其是恶性冲突)的办法。 冲突管理制度化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和市场区域划分政策,并严格予以执行。 对违犯政策的行为要予以坚决的处理;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以便渠道成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消除误会和化解矛盾。 制定处理渠道冲突的制度、政策,以及冲突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以便能够照章办事。 沟通协商公开化出现渠道冲突问题的双方,不应消极掩盖,应当尽可能的沟通信息,协商解决对策。 有的地市成立的渠道商俱乐部,开展不定期的沟通活动,使与会成员都能平等对话,调动了大家互相协调和监督的积极性。 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监管奖惩明确化加强渠道监管,日常监督和神秘顾客考核相结合,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协助实施监控。 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注重长期激励,加强非现金激励,形成积极的促进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鼓励渠道成员为着共同目标而努力。 对于有恶意冲突动机、或有本质性敌对行为的渠道成员,当沟通协商后仍执意妄行的,要坚持宁缺勿滥原则,敢于忍痛割爱,必要时解除合作关系。 前提是有备选方案,有条款清晰的合同,做到有理有据,该处罚就出发,决不手软。 解决营销渠道冲突的经典方法冲突是营销渠道管理的固有部分,对稍有规模的公司来说,冲突不可避免 经典的解决方法是尽可能地区分不同渠道的供应品种,以尽量减少不同渠道之间的竞争。 这种方法通过产品分类、商标命名、价格策略、广告以及推销等加以实现。


相关标签: 技术伴随成长的中国味品牌美好一直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