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14:45:51 文章编号:1113 最新资讯

新华社酒泉4月25日电题:巨龙腾飞逐天宫——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新华社记者

4月25日晚,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神舟、赴太空。夜色笼罩的茫茫戈壁上,这是一簇耀眼的光芒。迈向宇宙的漫漫征途里,这是又一个光辉的起航。

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刚刚过去,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拉开序幕。惊雷一声平地起,巨龙腾飞逐天宫。

巨龙腾飞逐天宫中国航天事业辉煌新篇章新华全媒

追梦·圆梦

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年少的李广苏听惯了蝉鸣、蛙叫、风吹麦浪。一天傍晚,一架直升机从他头顶掠过。那个循声望去的小小身影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飞得更高。

同样,在电视机前收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李聪不知道,能在17年后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与心中的英雄并肩而战。而驾驶战机夜航的叶光富,感慨头顶星汉灿烂之余,那时也没有料到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国第一个80后指令长叶光富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上说。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2000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次载人飞行任务,这可能是以前操作手十几年的工作量。58岁的空间应用系统专家仓怀兴也有相似感受:从前,因为缺少在太空做实验的机会和条件,一个项目可能要准备十年甚至更久。

根据24日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了130多个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利用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下行了5批300多份科学实验样品。所用时间,不过3年。

伟大事业·伟大精神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吹响了中国人探索浩瀚太空的号角。54年后的这一天,依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亮相问天阁。

二度飞天的叶光富,向所有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奋斗者、攀登者致敬。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北方向4公里处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安眠着700多位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忠诚奉献、英勇献身的英雄先辈。这其中,既有共和国元帅,也有普通航天人。有一座墓碑很特别,碑前长出一棵小树。他叫王来。1965年,一次训练演练中,一名操作手在泄除液氧时意外着火。赶来营救的王来也瞬间变成火人。危急关头,王来凭着最后一口气,扒下同事的衣服,向着远离人员设备的方向跑去,一步、两步…


相关标签: 平顶山县级融媒直升机屈原导弹服装共擎武汉号一直在身边共见中国美中国民营火箭发射人造卫星技术宇宙战斗机火箭浩瀚赵磊载人航天美好邓稼先酒泉神舟电脑新华社